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10 11:16:44
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县图书馆为龙头,包括乡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社区、学校流动图书室为依托,村级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是一所年轻的图书馆,成立于1976年,至今也只有41年时间。但图书馆在发展中,走过了不屈的步伐。他们由最初的与文化馆合署办公,到现在拥有一栋专门的图书馆综合大楼,馆舍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有外借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特藏室、报刊室、多媒体报告厅等7个服务窗口。图书总藏量十万余册,年报刊采购200余种,电子文献入藏9219件,视听文献5374件,地方文献数据库3303条。年外借图书90000册次,73000人次。开架率100%。年书刊宣传3000种,每周开馆56小时。馆外服务网点160个。自2011年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2016年,解答读者咨询350条,为科研生产提供文献资源服务38次,为上级领导提供政策咨询与参考服务15次,开展社会教育与用户培训12次,800人。年读者活动6次,1000人。全年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8次。撰写、发表业务调研报告10篇。辅建乡镇社区图书室71个,基层业务培训11次,60人,送书下乡6次,9000册次。2015年被评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级)。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
自2007年起,长阳就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作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地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改造,被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长阳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集成管理,并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长阳支中心。全县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过新建或维修改造,目前已建成10个图书阅览室,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配送图书1000种1200册,音像制品100盘(合)。在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部队建起流动图书室13个,流动图书二万册。从2008年开始,全县启动了农家书屋建设活动,由政府部门和文化单位齐抓共管。如今,长阳已建起标准化农家书屋154个,每个书屋均拥有图书1200种1517册,报纸8种,期刊17种,音像制品100种。此外,县图书馆还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图书管理员培训班,管理员全都实行持证上岗。可以说,长阳已初步建立了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公共图书馆网络,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图书流动,实现了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改善了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
长阳的实践,揭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全程参与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得到一点启示。
首先,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坚实基础。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是单单靠文化部门就能解决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把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纳入民生工程,并成为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在领导机制、推进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方面实现全方位主导,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县乡村三级联动。在具体措施方面,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统一实施的方针,制定总体规划、目标任务、保障措施,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管理职责,制定资金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绩效考核等细则,确保公共图书馆真正惠及民众。
其次,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资源的效益,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有力保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投入不足依旧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瓶颈,尤其是国家结束对农家书屋的扶持之后,后续投入成为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必须采取县乡多级投入的办法,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保证维护和购买基础设施和图书、期刊的经费,使之能持久、健康地发展。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人、财、物管理上,要制定统一方案,在资金管理、人员配备、图书采购、编目、配送等方面,形成一整套适合地方实际的管理模式,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通过流动、共享等形式,激活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第三,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充分共享,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县文献资源的总馆,要把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以地方文献资料为主、独具特色的总馆,并把资源流动和共享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共享工程的作用,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共用。要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确保文献资源有效流转。此外,还需增加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改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适应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笔者个人总体认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应当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自身定位,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与新型业务探索。这其中,图书馆要充当领头羊主动对接、超越本位,换位思考,以打造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以开放共享促融合共赢,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跨越交流与沟通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营销技能,以适应文献资源建设新业态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要求,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献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目标,深化图书馆界与出版发行界、信息技术界、公共服务和教育培训等界别及邻域的项目合作与业务协作。
作者简介:吴建中,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68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8月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参加工作至今,2000年至2012年被借调到文体局机关从事人事、艺术、体育、档案和办公室等工作。期间参加了成人函授法学本科学习,2005年12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专业,曾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志》一书副主编(约50余万字),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研究
下一篇:新体制下农家书屋管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