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3:17:37
张燕宁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社区服务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展服务所具备的优势、具体的服务内容和在开展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而论证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是发展壮大自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3-0106-03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等目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肩负着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的同时,还应突破传统观念,向所在的社区开放,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区劳动者综合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需要,也是扩大学校服务功能和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展服务的客观必要性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质属性和社会职能的体现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与传递社会知识和信息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公益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同时,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此处读者的外延应该是宽泛的,社区用户也应是接受服务的对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向社区公众开放是责无旁贷的。
其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确定了图书馆社会职能主要的一条就是“开展社会教育”,因此,为社区服务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相统一的。
2.2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如果将文化看作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那么图书馆就应该是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有效、有序管理的综合体。因此,图书馆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了社会的共识,社区的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图书馆作为提供科技信息、传播先进文化的公益性机构;作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倡导科技创新、引导终身学习的文化教育基地,可以向社区居民传播先进文化,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平等机会,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素养、道德情操和教育水平。
2.3 社区发展建设和繁荣的需要
2.3.1 社区图书馆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居民对信息资源的获取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平均44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每3000人应有一所图书馆的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社区图书馆的状况更糟。可以说我国公民无论是人均占有图书册数、借书量,还是利用图书馆的普及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不但无法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而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所以说,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打破校园的封闭状况,向周边社区扩展和辐射,使被闲置和被束缚的信息资源能够被很好的利用,满足社区居民的信息资源需求。
2.3.2 社区的文化建设亟需图书馆的参与
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政府观念没有转变,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重视;社区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够;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弱化等等。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不但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高知识群体的人力优势,引导并帮助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向他们灌输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使他们个人的发展目标同社会目标相一致,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社区成员用“法”和“德”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文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