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视角下的《四库全书总目》凡例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07:56:57

谢敬,杨木锐,韩赫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关键词:凡例;借鉴;采编;分类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是《四库全书总目》卷首说明全书体例的文字。目前对“凡例”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从文献学的视角对其注释。“凡例”虽简短,但提出的一些标准和原则对图书馆工作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这里从图书馆学视角对“凡例”做初步探讨,以发挥其在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2-0020--02

清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纂修期间,对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一些没有收入的书籍.都会分别编写内容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汇成一书,就是《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总目》)。

1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的重要性

1.1 “凡例”是《总目》的一个有机整体

《总目》是我国目录学史上嘉惠学林的著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目》总二百卷,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小类再细分子目。每一大类、小类的前面有小序,子目的后面有案语。此外,《总目》卷首还列有“凡例”二十则。

《总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目录学著作,它的凡例、小序和案语都是《总目》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进退交织,将各个层次的学术源流和分类沿革加以梳理、阐释,勾勒出简明的中国古代学术史和目录学史。“凡例”与小序、案语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框架,是《总目》在体制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2“凡例”的学术渊源和价值

“凡例”是《总目》卷首说明全书体例的文字,主要介绍《总目》的收书标准、著录体制和编排体制。《总目》继承了历代目录学著作的长处——《七志》的“九篇条例”可以说是“凡例”的滥觞——从而使《总目》的体制在总体上走向成熟。自古书之目录,可使读书人粗知学术源流,指示读书门径,然而《四库全书总目》的“凡例”不是再讲一遍书籍发展历史和图书编目的历史,而主要是讲《四库全书》著录去取标准、分类方法等具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所谓著录就是命人把《四库全书》所收入之书工楷抄录),也就是对全书的体例做了总体上的说明。这些说明有得有失,至今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1.3“凡例”没有引起图书馆人的足够重视

一直以来,对“凡例”的研究仅从文献学、目录学方面人手,主要是对它的注释和批评,而缺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尤其是未能引起图书馆人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四库学”研究的一个瑕疵。“凡例”虽简短,但其提出的一些标准和原则对图书馆工作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以图书馆学视角审视“凡例”,才能让“凡例”得到全面认识,发挥其在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2“凡例”对图书馆工作的借鉴意义

现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采访、分类工作为例,加以研究和探讨。

2.1 “凡例”对本馆图书采访工作的借鉴意义

严谨的治学态度贯穿于《总目》之中。“凡例”的主要内容都在说明《总目》严格的收书标准,这些标准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品行标准、文献标准等。

如果除去时代的因素,仅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的话,“凡例”中的很多收书标准对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采访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善本足本、崇尚实学、兼收并蓄、论书不论人、择善而从等。这些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的采访工作。

2.1.1 兼收并蓄

本馆采选图书方针是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据统计,医药、卫生类馆藏比例为54.8%,历史、艺术、语言、教育、哲学五大类为辅,比例为29%,其他大类按需求适当收藏。

2.1.2崇尚实学

在采访过程中,不以个人喜好择选图书,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基准制定采访原则.从而使藏书的种类布局与学校的学科设置基本相一致。

2.1.3 论书不论人

选择图书从出版社、内容、学科需要、读者需求等多方面加以考虑,综合各种评价标准采选图书。如采人《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余云岫,恽铁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一书,因本书展现了《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的原貌,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去了解它们,也为回应“中医存废之争”提供了资料。根据“凡例”中“论书不论人”的标准,不因余云岫民国时期提出废止中医之说,曾给中医发展带来负面作用而弃置此书。

 1/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服务探微
下一篇:基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探讨一以莆田市图书馆为例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