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21:14:2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光盘管理:光盘利用:电子出版物摘 要:本文介绍了随书光盘的种类及分析了当前各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随书光盘的编目、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91-03l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凭借物理体积小、信息容量大、感观性强、检索方便等优势的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许多文献在出版纸质印刷品的同时,会附带一张或几张对其内容进行图文声像的说明、解释和演绎的光盘,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信息表达。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把随书光盘与纸质文献、电子出版物进行系统化集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便捷的管理系统,全面向读者提供利用服务,满足读者需求。2随书光盘的类型
区分随书光盘的种类.是对它进行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到目前为止,随书光盘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定。笔者认为从光盘与图书内容的联系程度可将其分为如下类别:2.1 附件型:这是目前的主流光盘。通常与图书有最为密切的联系,光盘的内容往往是图书内容的延续、说明和理解,操作性极强。光盘离开图书就失去使用价值,而图书离开光盘便显得欠缺、不足。如语言类的光盘。2.2独立型:光盘能够独立使用.其所涉及的内容书中都已经提到,光盘的内容常常是一些能够独立运行的软件、程序或文本。如计算机类的光盘。2.3并列型:光盘内容是图书的电子文档,在内容上二者完全一致.只不过是提供了别的载体和利用方式,需要专门的阅读工具来阅读。2.4主件型:这类光盘往往比图书显得更重要,而图书却变得是次要的。2.5综合型:图书内容基本完整,但随书光盘补充了书面文字不能提供的效果.使之对文字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2.6交互型:以学习型光盘居多。图书内容与光盘环环相扣,读者通过电脑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目的。3 随书光盘现行管理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模式的调查和网上收集得知,随书光盘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初期阶段,书和盘一同入藏,一同外借。分离阶段,书和盘分别人藏相关部门。加工利用阶段,将其内容数字化,存放于图书馆专用服务器上,供读者使用。3.1 书盘合藏合借、合藏分借
光盘和图书作为一个整体,同处一室,有些馆不把光盘从书中剥离,直接随书上架;有些馆则把贴有书标的光盘集中存放在流通前台,读者在借阅图书时都可实现同步借阅,还书时一同归还。这种模式管理起来较简单,适应读者正常的文献借阅利用习惯,不涉及版权问题。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不利于光盘的保护和长期保存.从而影响其他读者对光盘的利用:二是光盘缺少防盗措施,加上归还时管理人员不易发现问题,也会人为造成财产上的损失;三是光盘不能单独借阅,馆藏也不易统计。3.2书盘分藏分借
图书和随书光盘有相同的索书号,这样书盘可以联系起来,便于查找利用,在进行统一加工编目后,分别进入典藏流通。随书光盘进入多媒体阅览室,由其负责管理、开发与利用。读者可根据书名页上的“本书附X张光盘”的提示,来选择是否外借光盘。此模式降低了光盘的无效流通和损耗,附盘能单独办理借阅手续.且能借助良好的防湿防尘的硬件环境来保存光盘,方便管理。但是由于书盘分处两地借阅,会存在有书无盘或有盘无书的现象,降低了辅助学习的作用,导致利用率的下降。同时也受到了地点、时间的限制。3.3 网络共享
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一方面符合网络时代人们从网上获取、阅读信息的新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新举措,同时更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概念和服务意识的更新、转变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减少了光盘外借周期长造成的信息效用滞后。目前比较先进的是将光盘的数字化资源放置于存储设备(如FTP服务器、Web服务器、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等)上,形成光盘的信息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OPAC的链接.供读者在知识产权允许的范围内在线浏览或下载。它的优势在于一次安装可多次重复使用,实现信息共享,保证馆藏的完整性,提高光盘使用率和服务效率,读者可不受空间、时间、地点限制。可是该模式前期的拷贝量很大,对资金、技术、设备方面要求较高。4 随书光盘的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