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与管理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8:53:13

宋秀梅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采购;管理

摘要:在分析计算机类图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计算机类图书时应熟悉计算机发展动态、结合学院专业和课程设置、选择核心出版社和丰富品种控制复本;在管理时应优先加工、开设新书架、加强网上馆藏信息流动、主动服务和做好图书剔旧工作等措施,不断满足读者的新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0)05-0073-02

1计算机类图书的特点

1.1时效性强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产生和推出,以及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和软件产品的不断升级更新,计算机类图书不断推陈出新,表现出非常强的时效性。这种高时效性使计算机类图书短期内有很高的利用率,同时可能在不到半年就被更新和淘汰。

1.2品种多

据近几年来的统计,计算机类图书每年的出书率在9000种左右,而且其品种每年还以30%的速度在增长。计算机领域的内容庞大,有理论基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应用软件等等。同时,根据读者的水平、职业情况.同一选题还出版了各种深浅层次不一的图书,有入门类、提高版,有小学类、中学类、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非计算机专业用书,更有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计算机专业类用书;有自考类、职业技能鉴定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类、程序员类、软件工程类、多媒体类、网络类等等,品种繁多,挑选困难。

1.3价格高

由于计算机类图书的时效性强,更新周期短,淘汰快:大多数都只出版一次,因而出版成本高,另外计算机类图书图例多、篇幅大、页码多、纸张消耗大,并且很多计算机类图书都附有光盘.所以相应的售价也较高,支出成本大。

1.4质量参差不齐

据统计目前全国约200家出版社都在出版印刷计算类的图书,其中有些出版社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是编辑力量薄弱、或是盲目跟风赶热点,对一些计算机类图书文稿质量、内容把关不严,从整体上影响了计算机类图书的质量,挑选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1.5读者多但需求不同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各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工具和技能,读者面非常广,对计算机类图书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学科,不同的专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侧重点不同,因此读者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2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

2.1熟悉计算机发展动态,提高图书的时效性

计算机类图书的选购是对出版物的知识内容和情报价值的选择,是知识性和学术性较强的工作,采访员的自身素质对做好计算机类图书的选订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采访员熟悉计算机知识体系,对计算机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选好图书。

2.1.1 采购内容要全面,要覆盖计算机的各个领域:理论基础、程序语言、应用软件、等级考试、多媒体、网络通讯等要兼顾到。

2.1.2要突出重点,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操作系统、程序语言、网络、动漫等各方面的图书重点采购,而应用软件类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要慎重选购。

2.1.3关注热点.采购人员要密切注意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动态。定期浏览并关注计算机类的报纸、杂志,登陆相关的网站,及时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是选好图书的关键之一。

2.2熟悉学院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图书的针对性

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同,对计算机类图书的需求就不同,采购人员应深入调查,结合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掌握读者的类型以及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的状况.以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采购计算机类图书的品种.做到图书的采购与读者的需求相符。例如我馆的做法:

2.2.1 定期组织各专业老师和学生代表去中标单位选购图书,这种“教师学生选书,图书馆买单”的活动受到全院师生的喜爱,采购的图书也更贴近教学,更适合读者。

2.2.2定期到各教学单位发《科技新书目》,让老师和学生圈选书目,采购人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书商联系,及时把书送到图书馆和读者见面。

 1/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