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几个问题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8:35:16

赵元章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商丘47600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高

摘 要:在图书馆的诸多要素中,馆员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服务都是由馆员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只有高素质的馆员才能生产出高水平的工作和服务。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不高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馆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0)06-0111-03

1 素质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人的发展的时候,多是从人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人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体力与智力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力”即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生产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总和”。由此,马克思论述了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力有重要意义。但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体力与智力的发展,而不包括思想道德的发展。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存在超脱思想道德发展的抽象的劳动力。而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也绝不是把人单纯地看成生产力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看成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社会成员。他一方面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学校充满了资产阶级思想与偏见,用以影响年轻一代思想道德的发展.从而表明了人的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的发展在内: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论述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指出:“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包括人的体力与智力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1.2素质

关于“素质”一词,辞书上的解释一般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公民和某些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对素质概念我国学术界虽有过分歧和不同的解释.但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素质,即生理解剖特征与生理机能特征;二是思想、心理素质,对个人认识活动具有定向、调节等功能的智力与非生理机能特征因素,包括思想、道德、情操,以及认识过程中本身的感觉、知觉、意志、性格等;三是业务素质,即个人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业务知识与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将其简洁地表述为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的基本品质。

2 馆员的素质

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诸“要素说”中.都把馆员视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列宁也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是由馆员来承担的,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生产的工作和服务质量。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也许这个论点的具体数字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源泉就在于高质量的服务,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由此可见.图书馆员的知识智慧和技术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馆员的素质,又可分为普遍素质,也叫共性素质和专业岗位素质。现代管理学原理认为,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不同能级的岗位要配置具有相应素质的人才。只有做到人才与能级相对应,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功能和整体效益。普遍素质是指从事各个专业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它包括这样五个部分:一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学识渊博,并在某专业领域有一定的造诣,能胜任学科馆员的职责:二是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做事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敬业爱岗,有奉献精神;三是应具备信息素质。信息素质可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心理素质几个方面。信息素质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具有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信息获取方式、处理信息的智慧等等方面。能洞察信息的内在价值,灵活运用信息和信息所含的启示解决问题:能在综合的基础上,生成和创造崭新的信息,提出新问题或新思想;能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有独特的个人信息风格。四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围绕本职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上述五要素.是合格的现代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的共性素质。

 1/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员情绪管理
下一篇: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中国图书馆学报》发文分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