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8:20:14
孙文霞(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 泰安271018)
关键词:中国古代图书;当代;文化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图书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化构建与文明进程中,中国古代图书依然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实证价值、史鉴意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出版与传播价值、文化产业价值等。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 (2010)01-0130-03
中国古代图书,无论是图书起源期的甲骨文、铭文、石刻文,还是图书形成期的简牍、帛书;图书发展期的纸写本图书:以及图书兴盛期的雕版印刷与活版印刷图书,在中国的图书史、文化史、文明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中国古代图书典籍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认知历史的实证价值和史鉴意义
作为中国图书源头的甲骨文.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甲骨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前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等为甲骨文研究奠基。后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的考释和研究,形成甲骨学。今天甲骨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500多人,发表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由于缺乏有力的实证,过去史学界诸多学人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20世纪初,罗振玉在他搜集的甲骨中发现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此后,王国维将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商朝盘庚于公元前1318年,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附近)迁到殷(小屯村一带),历经8代12王,在殷建都273年。这些研究成果,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甲骨文的发现、认定和研究,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王朝,把20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彻底否定。
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和比较严密的规律.刻划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且来源于直接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有极大价值。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度越千古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甲骨文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文字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章法上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今天为一些书法爱好者取法。
战国时期的竹木简和帛书墨迹.都是战国时代手迹,是珍贵的文物.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帛书的书法艺术极其讲究,排行大致整齐,间距基本相同,规整中有恣肆。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扁平、端正、稳定、严肃、均衡、对称。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见秀美,点画顿挫中显清韵,充分展示文字艺术化的特点。帛书文字的四围所画神灵像写实而又灵动,栩栩如生:所画树木,随物赋形,枝繁叶茂,姿态生动。帛书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
册页历来为文人雅士赏爱。士大夫文人外儒内道的双重人格追求,既要人世存身,又想超凡脱俗,往往在诗词书画中构建精神家园。册页虽不盈尺,却能营造出宽阔空灵的艺术空间,充满丰盈的美感,可谓一花一叶一世界。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人胜。在题材、章法、造型、设色、笔墨技巧等方面匠心独运,具欣赏的连续性、想像力。
3 沿革不衰的出版与传播价值
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写作方法等,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印刷术发明后纸写本文献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印刷型文献取代,但写本文献仍被广泛制作和使用。《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写本文献。《红楼梦》初以《石头记》名之,一部分一部分地传阅于世,就是手写。鲁迅、郭沫若等学人都有手稿存世。十年“文革”期间,优秀作品凤毛麟角,其中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就是以手写本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诸多手稿等仍是图书馆或档案馆的重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