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8:05:20
郭锁英,封秀英
(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 扬州 225009)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规划与设计
摘 要:简要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阐述高校馆学科服务规划设计的内涵、意义及程序.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特点,对学科服务模式、服务实施方式以及服务团队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0)02-0009-03
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指由几所高校合并而成.学科门类众多的地方高等学校。其特点是学科门类齐全、校区分散,同样,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大多具有一个中心馆和多个校区专业分馆的特点。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针对学科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且以学科馆员为施行者的形式来开展学科服务。从国内图书馆开展的情况来看,在服务模式、服务实施方式、服务团队上都不尽相同.特别在学科服务的规划与设计方面,除少数图书馆外,一般未对学科服务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与设计,并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管理,严重影响了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深层次发展。笔者试图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特点.对其学科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l 学科服务规划的内涵、意义及程序
1.1 规划的内涵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战略规划是系统化制定当今企业决策和获得未来最重要知识、系统化组织执行决策所需的各种工作,并利用有效反馈对照原有预期测评决策成效的一种持续过程。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是面向未来确定大学图书馆使命、远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1]。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是对学科服务进行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具体地讲就是图书馆本着为学校学科服务的目的,通过翔实的调研、分析,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前瞻性规划与设计,并以文本的形式,确定服务模式、服务实施方式、服务团队以及各阶段服务的目标、内容、预期效果及行动举措等[2]。学科服务要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图书馆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近期和远期规划。
1.2规划的意义
1.2,1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优化学科结构和提升学科水平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保障体系。高校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学科服务的内容及层次上有所提升和创新,同样,要提升学科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必须对其进行周密的规划与设计,做到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有章可循,避免走弯路。所以说,学科服务的规划设计,既能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又能适应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迫切要求,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1.2.2使图书馆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学科服务是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信息咨询服务,需要依据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规划设计可以摒弃传统的被动服务.采取积极的主动服务并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
1.3规划的程序
学科服务的规划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前期调研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及发展预测、用户调研,分析报告。②制定总体方案,主要包括政策规范、组织管理、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③制订具体规划,主要包含目标、发展阶段及实施策略。其中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各个服务阶段中要确定关键时间节点,实施策略包含具体的行动措施和方法。对于学科服务刚起步或开展不久的图书馆来说,规划时间不宜过长,以便随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适宜制订短期规划,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制订中长期规划。④总结服务经验。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科服务效果定期检查和总结,根据需要对后续规划进行修订,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提高学科服务质量。
2学科服务模式的规划与设计
目前国内开展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专职集中式。以清华大学学科馆员制度为代表,其特色在于从学科和文献资源的角度在学校聘请图情教授配合学科馆员的工作。②挂靠集中式。以南开大学学科馆员制度为代表,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某部门f参考咨询部或信息部1的基础上建立,通过深化部门的业务工作逐渐向个性化、学科化服务发展。③专职分散式。以北京师范大学学科馆员制度为代表.学科馆员在全馆范围内聘任有学科背景、本科以上学历、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的馆员专职服务。④兼职分散式。以北京大学学科馆员制度为代表,全馆范围内选聘学科馆员兼职,共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3]。除此之外,还有上述几种模式的混合型模式。
上一篇:浅谈网络信息污染的治理策略
下一篇:综论中外图书馆自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