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员形象塑造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6:50:5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馆员形象;职业道德摘 要:图书馆员应从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方面塑造自身形象。外在形象从仪表和语言两方面塑造,内在素质则通过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信息意识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来塑造。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才能满足读者需求,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25-031 图书馆员形象的含义

图书馆员形象是指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印象以及得到的评价,诸如谈吐、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是体现图书馆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图书馆员不仅要在外在形象上体现出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要以其自身的学识、优质的服务和内在的职业情感为读者提供服务.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赖。图书馆员形象构成主要包括:仪表、言行等外部形象,政治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内在素质。馆员形象好不好,既是馆员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面貌的表现,又是图书馆文明服务的外在表现,关系到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图书馆正经历着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到“知识”的转变。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也经历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三个阶段。随着传感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光纤与卫星通信技术及信息实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无论从其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还是信息的提供等方面都改写了图书馆的传统含义。对图书馆员而言.其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借还还”、“看门守摊”的形象,而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提供多元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复合型图书馆员。这就意味着新的角色的转换。在这个转型阶段,图书馆员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 图书馆员形象的现状2.1 馆员形象的现状

在公共图书馆,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外借处负责书刊流通的馆员。为读者进行借还服务的流通馆员,有的态度较为随便,对读者不够耐心,甚至和读者发生不应有的争执,致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整体印象和服务水平感到不满意.影响到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正是这一服务窗口,让读者认为图书馆员就是借借还还图书的管理员和服务员。由于一些岗位的馆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差,导致了图书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读者更大的误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总体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图书馆建设工作中,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近年来,尽管整个从业人员队伍在不断扩大,但高素质、高学历人员的流失已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专业队伍中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县级图书馆专业人员中本科生不足5%,专科生也不过20%-30%。图书馆18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学过图书馆专业的不到5%。因而,导致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图书馆不受重视,图书馆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无法提高,致使个别馆员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少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才,如网络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等,无法使图书馆工作向多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还不够敏锐.还不善于有针对性地去收集读者需要的信息,无法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这或许就是目前馆员形象的现状。2.2馆员形象问题分析2.2.1 职业产生的冷漠

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方式之一就是书刊的流通和借阅。然而,图书馆的借借还还是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和特定环境,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工作缺乏激情,消磨人的意志,进而使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产生厌烦,于是这种情绪就会倾泄给读者,造成读者的不满。图书馆员对读者态度差,进而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形象,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图书馆工作程序的单调、重复等特性,决定了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沉闷、压抑等不好的情绪,尤其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时常发生读者的误解和责难,使得许多馆员感到不安、急躁和怨恨,从而影响了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服务效果。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心理上的失衡感和失落感。2.2.2与读者关系不融洽

 1/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从评价指标演变中论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下一篇: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员的大动荡及启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