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瓶颈及新模式选择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4:24:30

关键词:广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新模式摘 要:本文主要对制约广东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广东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新模式,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120-02

l 广东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

I.l 管理观念的缺位

按目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应该像高波教授在其所著的《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中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比较研究》中谈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并非孪生姐妹。共建难,共享易;共建少,共享多”。这其中强调了“共享”二字,即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相对共建而言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且在实践工作中应该大量存在。但笔者通过现实调查发现:在如今的环境下,广东高校图书馆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究其原因,是“共享”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管理层的头脑当中。因而出现了各个院校图书馆的资源检索特别是馆藏资源仍然仅对本馆读者开放的情况,信息资源共享观念在图书馆网站中也未能得到实质性的体现。

1.2 财力投入的不足

广东省现有各类高校100余所,而其中还有90多所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都未能加入到广东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中来。随着这类院校在校学生快速增加及教职工人数的增多,馆藏资源缺乏问题日益凸现。很多新建的本科院校馆藏资源按人均占有量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拥有图书100册的标准相差甚远。电子资源更是短缺严重,严重地约束了这些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广东高校图书馆建设专业资金相对有限,特别是一些新建的院校的图书馆更加是捉襟见肘。因此,资金投入的多少,严重制约着这些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发展及其效果。

1.3 人力方面的因素

广东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形成自己特色的馆藏资源较少,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特色及规模还没有形成。还有一方面就是人才问题。虽然目前广东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要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必须有一支既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即懂得现代管理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高层次、高学位、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队伍。目前,这样的人才在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中急为缺乏,这也是制约新建院校参与广东高校资源共享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广东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2.1 树立新的观念

2008年,在首都9币范大学召开的“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国际研讨会”中,参会人员认为,图书馆之间应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已基本树立,但是不同地区对于“谁来组织、从何人手、如何建设”等方面依旧存在许多的困惑,仍然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现实中广东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的建设已具相当的规模,特别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开通已经使得一篇纸本文献的数字化变得轻而易举。数字化文献的传递也能够通过网络工具瞬间完成。但是,一些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环境下资源只为本馆读者服务之中。因而,即使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数字化之后,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却始终未能对外开放,仍然仅限于校内读者的检索。其实,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服务的数字化和远程化。因而,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

2.2构建共享的新模式

由于广东高校发展水平不平衡及各校专业的特色,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方向和范围,也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的着重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间可进行合体化联系,分工购藏。各个院校在学校内部也要统一协调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采集工作,合理布局文献情报资源。协调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建设工作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逐步降低重复购置比率,构建各具特色、资源互补、有机组合的一体化信息资源体系。

各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利于发挥资源整体优势的组织管理模式。笔者以为只有一馆制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各分馆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如果要实现对图书馆集中统一管理,学校主管部门以及图书馆自身需要有彻底打破原有管理体制、树立大局观的魄力。在实际情况中,虽然一馆制在执行中比较困难,但总分馆的形式可以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最现实的选择。总分馆制对各校区原有图书馆的人财物的处理是从实际出发,该统则统、该分则分、统中有分,分中有统,最大限度地集中、整合、重组各馆的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种模式表现为总馆一分馆形式,实行“统分结合、高效精简、集中业务管理、分散用户服务”。这一体制下的总分馆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机构合并精减、业务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尤其利于用户工作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特色化。

 1/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职业边缘化的趋势及思考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和谐管理工作初探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