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通过自动化建设提升读者服务工作之探讨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4:22:01

谢洁华

(越秀区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8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研究

摘 要:笔者围绕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自动化建设提升读者服务工作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从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读者服务的策略等方面论述公共图书馆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创新读者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3-0080-02

在网络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利用自动化建设成果提升读者服务、拓展图书馆业务是公共图书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笔者针对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提升读者服务方面所起作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创新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

1.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只是完成常规业务,未能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在现有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基础上,图书馆仅仅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检索等基本业务,没有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向更深、更广、更新的读者服务方向发展,使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仅以文献资源的流通、读者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单向传送为主,没有利用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提升读者服务,没有把信息化服务真正开展起来。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也只是“借借还还”的概念,没有把图书馆定位于一个信息资源中心。

1.2 数字资源建设只是增加馆藏,未能更好地整合与利用。目前,各公共图书馆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库,但这些资源只是提供给本馆的读者阅读,同时,各馆资源的增加量与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只靠一个馆的资源很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读者数量一直偏少并且裹足不前,久而久之,使得数字资源的建设仅仅体现在馆藏的增加,而不是各馆之间更好的整合与利用。

1.3 网站只是图书馆宣传窗口,未能作为读者服务平台。近年来,广州地区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网站,网站的首页往往都是安排了本馆活动信息、馆藏资源、开放时间、读者须知等以宣传图书馆为主的栏目,但网上咨询、视频资源、文献传递等个性化的服务就不很明显,没有完全把网站作为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站为读者提供信息化服务。

2 自动化建设未能更好地提升读者服务的原因

2.1 现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图书馆业务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已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图书馆业务管理,鉴于各图书馆采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是同一套管理系统,只能适应各自的业务管理,各馆各自为政,拥有的资源与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图书馆的群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读者服务处在一种分割状态,这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极大限制。

另外,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现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采用C/S体系架构,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如建设“一卡通”中心、短信服务、移动图书馆、通借通还、分馆服务等业务的开展,在现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拓展业务只能通过向软件开发公司购买接口,这就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业务成本。

2.2 数字资源建设分散,未形成共建共享的优势。近年,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各自通过各种形式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资源库。通过购买数字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馆藏;有的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地方特色资源库;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对专题网站链接,编写一些文摘,下载一些特色资源,形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但由于各公共馆的数字资源库都是分散建立,没有统一技术标准,致使用户检索界面、检索专业词汇和整个管理系统等方面差异增大,而且很多的数字资源库和电子出版物结构无法兼容,使得各图书馆之间难以共享资源。

2.3 网站建设与现代服务理念不相适应。图书馆网站建设以新闻信息发布、馆藏资源罗列为主,参考咨询服务和文献传递等个性化网上服务不明显,网站的栏目设置和内容安排等与图书馆的现代服务理念不相适应。这是由于各图书馆对参考咨询服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图书馆仅仅将该项服务作为一种传统业务的延伸,并没有将其视为网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模式。广州地区各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基本停留在解答常规业务的层面,如开放时间、馆舍位置、活动信息、流通业务等基础性问题,文献远程传递及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1/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论人肉搜索引擎在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瘦客户机在图书馆网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