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13:52:40
莫翔伶
(柳州市图书馆,广西 柳州54500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化体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级公共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为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在某些方面也暴露出低水平重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滞后。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阐明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总体原则和管理标准。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50-02
收稿日期:2012-02-05
作者简介:莫翔伶(1972-),柳州市图书馆馆员。
近年来信息化图书馆及公共教育极速发展,特色数字资源成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能更好地提高信息服务的竞争力。引进各类数字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系统和数据库,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迅速。但有调查表明在公共图书馆图书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中,各公共图书馆引进或自建的资源数据库除少数利用率较高外,大部分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利用率极低,导致数字资源出现冗余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本文从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概述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和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内容及意义。
1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的管理不同。第一对象不同。管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物质对象,而是以信息数据格式存在的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第二流通渠道的变化。管理对象由特殊的存储介质来进行存取流通,可快速传播,更新动态交互。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字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数字资源的组织方面实现分类体系的统一,以便于不同类型数字资源之间进行畅通的数据交换。在实施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一致性规范的输入和输出标准,以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的互联与交流。实现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是提高公共
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大共享的前提条件。综上所述,建设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对规范标准化管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极为重要。
2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
2.1科学定位
标准作为执行的具体依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应立足于图书馆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服务行业的职能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相关的技术不断更新,比传统纸质资料时代明显的加快,开发整合具有特色的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更加需要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2权威认可
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涉及范围广,如果没有权威性的标准,往往不存在普遍性。在接受和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对标准的各个步骤都要反复地实践研究。
2.3协调共享
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建立了各自统一的标准后,要实现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共享,就必须坚持协调互联原则。孤立存在无法与其他标准协调共存的标准都是站不住脚的。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扩大自身生存空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走共建共享的道路,资源与资源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馆内部门与部门之间、馆与馆之间都需要协同,联合社会力量,提高资源采集、制作、维护能力,更能得到有品质的优化资源。真正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会发挥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和弘扬文化的职能。
2.4创新继承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要符合标准化体系的统一原理及最优化原理的客观需求,就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和变化。建设联机检索目录和文摘,提供信息资源的在线查询已成为很多公共图书馆网站最基础的信息服务。我国部分条件较好的图书馆都建有在线讲座及视听,在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更有效的满足了大众对各类文化知识的需求。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坚持立足各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吸收原标准的精品成分和有效内容的基础上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