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05:19:40
刘颖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3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摘要:文章就新时期大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就今后大连地区各级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中提出一些具体做法及设想。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4-0069-02
收稿日期:2012-05-27
作者简介:刘颖(1973-),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1大连市图书馆与大连区县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大连所辖行政6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和1个海岛县(长海县),全市总面积13,237平方公里,人口669万。笔者就大连市及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目前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
从统计表中看出,建立本馆主页的图书馆占调查统计的53%,拥有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占调查统计的46%,可以看到在数据库的引进上,除了大连市图书馆,还有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少儿图书馆及开发区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主页并拥有电子资源。而其他图书馆在这方面是空白。这与现代的图书馆要求是有差距的,区县级图书馆已经遍及整个大连地区的城乡,要想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切实让老百姓获得实惠,我们就应加大本地区各级图书馆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2推动大连地区的各级图书馆建设
2.1带动本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共享
大连市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窗口;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指导和带动本市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龙头和中心。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连市图书馆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献馆藏资源建设上,拥有各种载体资源及特色馆藏、视频资源、地方文献、白云书院等;其中一些海内外孤本是研究中外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明清小说的收藏,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珍本,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满铁资料种类丰富,入藏量居国内外之首,并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可以说大连市图书馆涉及各方面的文献收集,能够满足本市不同层面、不同年龄读者的需求。
为了充分整合大连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实现各馆之间的资源互补,提高数字图书的整体服务能力,2005年,经大连市发改委审批,大连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式立项。2007年,我市启动了数字图书馆第一期工程,也就是大连市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该工程旨在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建设以大连市图书馆为一级馆、各区市县图书馆为二级馆、乡镇(街道)图书室为三级馆、社区(村)图书室为四级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止到2011年11月,大连地区已形成以市图书馆为一级馆,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旅顺口、金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县为二级馆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据了解,整个数字图书系统拥有读者数据43万余条,书目数据125万条,馆藏数据438万余册。通过文献统一编目、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各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方便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截至11月份,大连数字图书系统已经安装客户端114个,年图书流通量106万册次,年图书调拨量为1.8万册,通过各图书馆运行使用情况来看,系统稳定,流程合理,达到预期效果,符合“一卡通”工程建设的要求。
2.2建设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2.1建立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机构
由于公共图书馆归地方政府部门(文化局)管理,各高校归省教育厅等部门管理,因此需要成立由地方政府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各高校领导参加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协调委员会的机构,在委员会下设由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组成的工作小组。这个小组具体负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实施与运行,要制定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逐步推进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各项事务。
2.2.2建立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集成更多的信息服务项目于图书馆网络平台,是实现高校同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两个系统的图书馆通过统一的、开放式的标准接口接入这一平台,展现自己所能提供给社会的图书、信息等各类资源。这一平台应具有升级功能,为各图书馆可能开展的其他各项合作准备条件。
上一篇: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年回顾与思考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迎评期间文献采访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以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