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00:36:39

付国帅

(郑州华信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1150)

关键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图书馆;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

摘要:文章在总结全国和河南图书馆联盟建设取得经验和成果的前提下,结合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建设,分析了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环境下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目前河南图书馆联盟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8-0094-06

收稿日期:2013-07-24

作者简介:付国帅(1984-),郑州华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图书馆联盟是各类图书馆联合共建的最新形式,是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程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者多项合作功能的图书馆联合体[1],它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单个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图书经费的有限性与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尝试图书馆联盟建设,随着Inter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逐步普及,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及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纷纷成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全国性图书馆联盟;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等较为成功的(省、市)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1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于2001年开始尝试探索图书馆联盟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河南省已经成功建设了河南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河南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洛阳图书馆联盟、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服务系统5个图书馆联盟, 2013年4月9日成立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该联盟刚刚成立,具体工作尚未实施。

目前我省图书馆联盟主要有3种类型:①高校图书馆联盟:河南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覆盖范围较广,联盟成员较多,目前成员高校已达59个)、洛阳图书馆联盟、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服务系统。②公共图书馆联盟:河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河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初步建成包括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网点的五级网络体系,其中建成1个省级分中心、15个市级分中心、159个县级支中心、1,27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7个街道文化中心、55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内、47,55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村村通” [2]。③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河南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该联盟作为河南省唯一的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由我省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组成,整合了联盟成员的文献信息资源,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扩大文献资源的服务范围,目前成员单位数量12个。

伴随着全国图书馆联盟建设浪潮,这几年我省在图书馆联盟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图书馆联盟建设大大加快了我省图书馆的整体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图书馆学术资源共知共享,使我省数字资源建设和文献保障水平得到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我省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发挥了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联盟数量较少,参与成员相对较少,覆盖范围有限;图书馆联盟单一,基本都是同一个系统之间的联盟;联盟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联盟核心都集中在郑州、新乡、洛阳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组建河南省图书馆联盟,便于整合全省文献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扩大资源共享覆盖范围,提高全省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2河南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2.1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之一。作为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尽快建立河南省图书馆联盟,深入挖掘整合全省的文化资源,加强图书馆之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提升河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让文化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

 1/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子女服务的实践与构想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视角下的解读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