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的亲和力及其“修炼”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7 00:09:57

张芳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图书馆亲和力;自我感受;他我感受;“内修”固本;“外炼”强标

摘要:图书馆亲和力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持久稳定的意识、态度和能力,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善意和无障碍。图书馆亲和力作为描述和衡量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标准,可以从自我感受和他我感受两个维度理解与描述,应该从“内修”和“外炼”两个向度“修炼”。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15-02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简介:张芳(196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馆员。

1图书馆亲和力之解析

1.1从自我感受的维度理解图书馆亲和力

图书馆的亲和力是一种意识,是一个组织的生活观念和工作理念,是图书馆人对生命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对工作的根本理解。如:有以养家谋生为目的的,有以为社会服务为目标的,有以追求事业为理想的;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有以读者为中心的,有以图书馆与读者和谐合作为中心的。

图书馆的亲和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强大支配力的体现,是图书馆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才干和创造力。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员工队伍,都应当具备或者基本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使亲和力得以根本显现。要见微知著、举重若轻,能谋善断、左右逢源,遇物持平、驾轻就熟,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墨守成规、抱残守阙,终日忙碌、不得要领。作为一种能力,亲和力具有综合属性,会随着图书馆业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2从他人感受的维度理解图书馆亲和力

图书馆的亲和力是一种信任,是读者有“把自己当做家里人一样看待”的心理感受,是读者确定存在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图书馆的亲和力是一种善意。无论是交流,还是管理,读者始终有“你在为我着想”的心理感受,是读者确定存在的幸福和感激的感情体验。

图书馆的亲和力是一种无障碍。无论是交流沟通,还是享受服务,读者始终有“什么事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信任和信念,是读者确定存在的对图书馆执业能力的肯定。

较之理性的理论研究和专业的结构分析,图书馆的亲和力从感性的自我和他人感受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图书馆,更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解并不存在层次高低或科学与否的区别,只是观察和理解的角度的不同,都可以作为认识和研究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2图书馆亲和力之“修炼”

2.1图书馆亲和力的“内修”

2.1.1在朴实的共同愿景上找到共鸣。尽管每个人工作的理想、目标和目的各不相同,但是,一些基本的、朴实的良知和情感却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如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亲情等。当我们设身处地把读者当做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兄弟姐妹,把读者享受到的服务和幸福当做自己亲人们的体验,把读者受到的冷遇和痛苦当做自己亲人们的体验,我们都会由衷地萌生出共同的愿景:“愿天下的父母幸福”,“愿我们的孩子幸福”,“我们都是亲兄弟、亲姐妹”。像这样朴实的良知和情感最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最能够持久。

2.1.2在真切的共同学习中产生共振。众所周知,学习型组织是生命力最旺盛,发展力最顽强的组织。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与习惯,必然缺乏发展后劲,必然要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共同学习形式下的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需要我们多动脑筋,精心设计和实施,要防止搞成形式化。如:有的图书馆在学习过程中用学唱优美歌曲和介绍养生健身知识作为调剂;有的组织学习花卉种植技术,美化馆内环境;有的组织到山区与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交谈等。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生活和社会领域实用的知识和技术,感受生活的真情实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员工们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共振,形成积极的合力。

2.1.3在平和的工作交往中培养友情。事实证明,在工作中大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欣赏、畏惧、喜爱、憎恨等等。按照常规,人在平和淡定的心态和环境中最容易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容易与人产生矛盾和冲突。相反,人在焦虑紧张的心态和环境中最容易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和反应。所以,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与读者之间,保持一种相互关怀与支持的关系,久而久之,就会深化彼此的友情,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

 1/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东南亚研究文献收藏现状及地域共享思路研究*
下一篇:县级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问题分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