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6 00:11:43

李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茂名525000)

关键词:全民阅读;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服务策略

摘要: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和谐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的策略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1588(2016)07 -0048 -03

l背景

近年来,“全民阅读”成了热门话题。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更是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小社会”,它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生活在同一区域里的社会群体,社区居民日益备受关注和重视。20世纪后期,为了促进社区经济文化繁荣,我国提出了“社区建设”口号。然而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当然也缺少不了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尽管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还面临较多问题,但是响应十八大全民阅读号召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更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积极探讨如何开辟社区服务新领域,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为推动全民阅读、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有关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呼声此起彼伏,图书馆界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有不少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等,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信息服务等,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服务收效甚微,缺少“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实际服务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服务意识严重缺乏

由于受到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社区服务观念上表现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主动为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的进程。据调查,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只有34. 45%的馆员认为有责任开展社区服务,87. 77%的馆员认为开展社区服务会影响本职工作,这反映了高校图书馆员社区服务意识不强,“固步自封”观念根深蒂固。

2.2服务内容传统单调

据调查,近年来仅有少数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而且是部分开放或者有限制的开放,服务内容传统单调,主要表现在高校图书馆为社区用户提供的是被动的传统借阅服务,而且往往需要社会用户提供单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才可办理借阅证。82. 850/0的高校图书馆只为社会用户提供传统借阅服务,开展信息服务、参考咨询、原文传递等其他服务内容的高校图书馆较少。

2.3服务效果不太理想

导致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的效果不太理想有多方面的原因:①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热情不高,针对性不强,内容单调。②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居民对高校图书馆拥有的馆藏资源和服务项目不甚了解。③社区居民普遍不熟悉如何检索图书资源,信息利用能力较弱。尽管有些高校图书馆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服务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3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的必要性

3.1 开展社区服务是全民阅读的需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让每个人享有平等的阅读条件和机会,共享阅读的快乐,这就是全民阅读。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设备和技术上的优势,大力开展社区服务,让社区居民有机会走进“无围墙大学”,近距离领略和感悟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这正是新时期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也是全民阅读的需要。

3.2开展社区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意味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阵地,在公众心中是一座神圣高雅的文化殿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呼吁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教育职能,发挥本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的作用,使图书馆成为根本意义上的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病及其防治
下一篇: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