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23:51:13

朱建军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036)

关键词:读者决策;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摘要:文章介绍了读者决策采购的概念、发展历程与流程及读者决策采购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优势,构建了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的馆藏资源建设平台,提出了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的馆藏资源建设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43-03

收稿日期:2016-08-03

作者简介:朱建军(1976—),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学科内容呈现交叉融合的局面,在全新的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大量利用率低的文献资源占用了采购经费;另一方面,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日益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性,很难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图书馆要想化解这一矛盾,就要引入全新的文献采购模式,以优化馆藏资源建设体系。读者决策采购以读者需求驱动为基础制定采购规划,是近年来兴起的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也是国内外图书馆采购文献资源的主要模式,能够提升馆藏资源建设水平。

1读者决策采购的概念与流程

1.1读者决策采购的定义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即根据读者需求驱动进行采购。它将读者的阅读需求变为量化指标,并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读者决策采购与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不同,是一种基于馆际互借来补充馆藏资源,并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资源建设策略的模式。读者决策采购是信息时代解决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低、购书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升馆藏资源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图书馆根据传统的购书政策与书商洽谈购买范围,然后将购书清单展示给读者,若读者要求阅读这些图书,并且读者的需求量达到指标阈值,图书馆就会下达购买指令,并且向书商支付相应的费用,提高了购书的针对性。

1.2读者决策采购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图书采购工作就是安排学科馆员结合读者需求、阅读评论、行业经验等内容确定选购清单,并且试图通过与读者的沟通预测需求,进而订购大部分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20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研究会对这种采购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该方式导致图书利用率偏低,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超过一半的图书被闲置。21世纪初,图书馆界开始寻求全新的图书采购方式,在馆际互借请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图书馆首先列出购书清单,确定到书时间、价格等,在读者首次提出馆际互借请求后将其纳入馆藏资源中。这种以读者请求为依据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馆藏资源流通量,但是存在信息滞后等问题[1]。巴科内尔大学最早实施了馆际互借PDA,随着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领域逐渐提高对PDA的重视,图书馆员可以通过与书商的实时沟通,保障图书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1.3读者决策采购的流程

PDA为图书馆提供了融入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全新资源建设模式,真正体现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的阅读请求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限于现有的馆藏资源[2]。书商与图书馆共同确定预选书目后,由图书馆员将MARC数据导入OPAC系统,若读者提出的阅读请求达到阈值,则下达购买或租赁指令,以方便读者在线浏览与借阅;若图书价格在图书馆预定的价格之内,图书馆可以直接付费购买,书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将图书邮寄给读者,并将相关数据传递给图书馆,而读者只需支付相关费用或按期归还即可,具体流程见图1。

2读者决策采购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优势

2.1推动了文献资源建设创新

针对采购经费不足以及读者阅读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备馆藏资源以满足不时之需,从而提高借阅服务的实时性与高效性。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经历了从实体借阅到馆际互借,再到虚拟付费使用的转变。PDA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不断创新的结果,改变了传统的馆藏资源流通与建设方式,让图书资源未进馆就能够被读者所用,促进了图书借阅服务的发展,也要求高校图书馆不断调整文献资源建设模式,以适应全新的借阅形式。2012年,有学者对美国200多家图书馆的调查研究发现,应用PDA模式的图书馆超过50%。国外PDA的实践应用,为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方向。

 1/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对公共图书馆读者存包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阅读治疗:医院图书馆患者服务的新视角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