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的采访策略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23:11:57

蓝冬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崇左53220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开放获取;大数据环境

摘要:文章从大数据环境与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采访来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采访程序三个方面,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的采访策略进行了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Ol-0065-03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蓝冬梅(197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1 大数据环境与开放获取文献资源

1.1 大数据及其解读

大数据是指体量巨大、高速获取、类型多样化、具有真实价值的数据。伴随着2013年“大数据元年”的脚步,大数据时代正在快步走来。在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研究、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施加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由于大数据是需要采用新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才能开发、利用和增值其中蕴含的信息价值的数据信息资产,因此,大数据已经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创新驱动力而格外受到重视。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战略意义在于,在掌握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户所需要的含有实际意义和利用价值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化检索、获取、整序、加工和处理,从而实现数据价值的提升,所以,大数据的价值含量和获取成本比大数据的数量本身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已经成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1.2 大数据环境下的开放获取文献数据

大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与图书馆文献型数据相关的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其中的数字化文献数据,包括文本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超媒体数据、三维数据等。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测算,与文献密切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量在2005年为22EB,2015年将增加到1,600EB,年复合增长率约60%,远远高于结构化数据年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其中,对于非结构化大数据中具有“学术共产主义”性质的开放获取文献数据,已经引起全球相关行业和机构的高度重视。2012年,由美国、德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11家机构发起,创立了旨在探讨和寻求国际科学发展方略,推动和实现国际科技合作的全球研究理事会。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全球研究理事会上,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各自的开放获取政策,引起世界各国科研资助和教育机构、国际知名学会、国际出版组织及国际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对中国以文献大数据为核心的开放获取发展倍加期待。

1.3 大数据环境下的我国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大数据工作,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从国家层面系统地部署了我国的大数据发展工作。事实上,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类型多样化、文献资源格式多样化、文献资源数量巨大、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下载获取方式多样化等特点。目前我国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类型已经达到约50种,分别隶属于常规文献、教学文献、科研文献、特种文献、历史文献、格式文献、其他文献和综合文献系列,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下载获取两种主要方式。这些丰富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无疑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采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献来源。因此,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采访策略,充分采访互联网上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采访工作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2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的采访来源

2.1 文献采访来源策略

在高校图书馆利用文献资源为用户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类型、内容、格式、系列、利用方式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正是由于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具有成本为零、类型多样、数量巨大、使用方便的特点,因此,它们顺理成章地就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采访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通过哪些采访来源策略,可以使这些开放获取文献资源顺利进入到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中,就成为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采访策略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采访来源策略主要可分为4种,即文献资源网站链接采访来源策略、文献资源在线利用采访来源策略、文献资源下载获取采访来源策略和新建文献资源网站采访来源策略。

 1/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新媒体服务探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