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23:04:47
徐志
(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11)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精细化管理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努力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图书馆应更加注重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优化资源布局,以精细化管理推进“服务立馆”。文章分析了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背景、内容和实施的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2-0079-03
收稿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徐志(1982—),湖南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湖南图书馆资助课题“全媒体背景下图书馆形象系统的建设与传播”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TX201501。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企业管理领域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一个和“粗放式管理”相对的概念[1]。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通过对细节的控制和把握,提升管理效益,以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2]。作为政府主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图书馆服务是否高效,是否能充分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紧密相关。“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2.1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化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网络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范围、形式和品质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既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土壤,也改变了社会大众对图书馆的功能期待,传统意义上作为“智库”的图书馆,已经转变成具有文化消费、社交、休闲娱乐功能的城市综合社区。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效益原则、性价比原则和最佳体验原则被引入图书馆服务的评价体系。积极向现代企业和商业服务领域汲取服务和管理智慧,是图书馆普遍的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即是其中一个方面。
2.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使命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入“现代”一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标准化、均等化、法治化、社会化和智慧化[3]。图书馆服务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尤其要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社会各阶层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好表率。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是其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使命要求。精细化管理在凸显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3.1制度设计精细化
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实现制度设计的精细化,使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过程可控、针对性强、细致具体、便于操作。图书馆制度通常包含三方面:一是对外服务制度,如《图书馆服务标准》《借阅服务制度》《窗口工作制度》等。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如针对人的《岗位聘用和管理制度》,针对物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针对财的《财务管理、报销、审计的制度》,针对研究的《科研管理制度》等。三是外部合作、行业协作协调等制度,如《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宣传工作制度》等。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业态模式都面临着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同样,图书馆管理工作引以为据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应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动态之中。管理精细化要从制度精细化着手,要通过一系列建立健全制度的努力,使各项规章制度在纵向上能适应发展潮流和业态模式的变化,在横向上能从粗放、笼统、模糊向集约、具体、清晰的方向转变,从而使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3.2资源建设、布局与管理精细化
3.2.1资源建设精细化。资源是图书馆立馆的根本。图书馆应该根据馆情实际,制定资源建设原则和规划。如省级馆一般要充分发挥文献中心和地方智库的作用,其资源建设模式要朝综合研究型方向发展,但这种研究的深度有别于专业图书馆。市级馆在地区图书馆系统中起着中心枢纽的作用,其资源建设要关注服务的覆盖面,有些以总分馆模式运行的图书馆,还要统筹考虑各分馆的服务对象,以此作为资源建设方向的参考。县级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则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县域地方文献的系统收集工作,形成常态化。二是要尽量多为大众提供科普、文化、艺术等普适性阅读文献,以读者需要确定和调整采购重点,尽量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立足基层、服务三农,满足民众当前最迫切的阅读需求。三是要尽量放低借阅门槛,消除人为障碍。在免费开放方面,许多县级馆还要继续转变观念,突破积淀多年的“重藏轻用”的思想束缚,让有限的资源充分接触读者,充分流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