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22:58:27
詹田
(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23)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民间公益机构
摘要:文章以实例为基础,对国内三大“真人图书馆”实践主体——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民间公益机构的实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未来国内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104-03
收稿日期:2016-07-12
作者简介:詹田(1986—),广州图书馆助理馆员。
2000年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的Human Library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益项目。项目的宗旨是促进交流,通过对话消除偏见和陈见[1]。自2008年Human Library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引发了各类图书馆及民间组织的实践和研究热潮。高校图书馆是我国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先行者,从2009年开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高校图书馆相续开展了各类真人图书馆活动。紧接着,诸多民间公益机构也陆续打造了一系列真人图书馆活动品牌。如:号称“中国首家真人图书馆”的北京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广州乐创益社区的“真人图书”、济南Ithink真人图书馆以及上海Me Library等。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引进真人图书馆的时间稍晚。2012年4月,重庆图书馆邀请市民“阅读”10位“有故事的重庆人”,开创了公共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先例。
1高校图书馆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为例[2]
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第一期真人图书馆活动。考虑到大部分读者为在校学生的现实情况,组织者将第一期活动确定为出国留学、考研、英语学习三个主题,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真人图书,这也成为之后上海交通大学真人书书目的主要基调。“鲜悦Living Library”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学生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到2014年已经举办了30期,共借出真人书49种。活动理念倾向于知识性、专业性,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①书目类型多为校内外各有建树的特色人物。分享主题包括出国留学、外语学习、思想道德与人生导航、校园生活、社交技巧、考研指导、考试与论文、艺术人文、面试技巧、馆藏利用等。②活动形式为多轮次阅读,类似于小型座谈的问答交流。③场地规模。初期活动场地设在图书馆综合阅览空间,后转移至小组学习室,场地设计温馨,有利于深度交流和双方隐私保护。④时间频率。除寒暑假外每月举办一期,活动时间为周三下午14:00—16:00,然而受考试、假期等的时间限制,活动频率并没有形成常态。⑤活动保障。拥有固定的组织者、工作人员、场地、稳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建有完整的文档资料并开发了“鲜悦Living Library”网站。
2民间公益机构实践——以乐创益社区“真人图书”为例
乐创益社区是广州乐岛共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运营的社区公益空间,拥有荒岛图书馆、真人图书等子品牌。乐创益社区自2010年左右开始真人图书馆实践,以授权及指导的方式支持全国各地的荒岛图书馆分馆开展“真人图书”活动[3]。其理念接近国外Human Library的创办理念,意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促进多元交流、消除隔阂。
2013年,乐创益社区在广州TIT创意园举办了全国规模最大、最跨界多元的一次真人图书活动。活动当天共有50本真人图书同步上架,包括袖珍女孩、修琴师、街头艺人、流浪猫保姆、新型城市农夫等。与此同时,位于全国21个大中城市的荒岛图书馆分馆也同步发起真人图书阅读[4]。自此,“真人图书”形成较强的品牌知名度,荒岛图书馆每年的真人图书联动活动也基本成为常态。除此之外,乐创益社区还于2013年开始与深圳中心书城合作推出“深夜真人图书”活动[5]。①书目类型。组织方对图书的年龄、性别、性取向、教育水平、民族、国籍都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求至少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即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生活经验或看问题的视角,或能代表某个行业、领域、兴趣爱好或主题,或自己从事的职业或身份不被大众认识,甚至会受到非议或歧视[6]。②活动形式为多轮阅读,每一轮有40分钟双向阅读时间。读者既是聆听者,同时也可以反向被阅读。③场地规模。分为分散举办(小型)和集中举办(大型)两种模式。分散举办主要指荒岛图书馆的真人图书联动活动,即依托全国各地荒岛图书馆分馆,在不同城市分头开展。集中举办主要指与不同合作方在不同场所举办的大规模真人图书阅读活动(50本以上真人书)。④时间频率。荒岛图书馆真人图书联动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一般在“世界读书日”前后的周末举办。其他大型活动时间不固定。⑤活动保障。拥有核心的组织团队、半固定的活动场地(荒岛图书馆)、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社会资源,建有相关网站及公众号,但缺少稳定的经费支持。
上一篇:基于Altmetrics视觉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RFID技术条件下图书馆读者权益保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