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22:24:35
齐凤艳,王洪波,曹丽春,孙娇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3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介入性服务;馆员素质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介入性服务的合理性,研究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通过主动推送进行阅读推广工作的策略,并列举了参与介入性服务的阅读推广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几点素养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2-0036-03
收稿日期:2015-11-02
作者简介:齐凤艳(1975—),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王洪波(1975—),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曹丽春(1968—),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孙娇(1979—),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与高校社科联合作立项课题“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slgslhl-034。
2014年在《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一文中,范并思教授指出,在过去二十多年阅读推广已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并阐述了阅读推广工作的介入性,即与最能体现图书馆服务价值中立性的文献借阅服务相比,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图书馆员深度地介入读者的阅读过程。图书馆员不但直接介入从文献选择到内容解读的整个阅读过程,而且还通过各种措施鼓励读者阅读他们指定或推荐的读物。”[1]笔者已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十余年,也亲眼目睹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经将推动大学生阅读,引领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介入性服务的合理性
阅读推广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这既是大学生阅读活动所体现出的普遍现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
1.1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1.1.1图书馆借阅状况表现出来的阅读现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并且考察近年来其他学者对大学生借阅情况的研究文献,[2][3][4]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图书借阅状况如下:①近一半的大学生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不少大学生满足于60分万岁,有厌学情绪,不注重知识的积累,或精力被其他活动所占据。②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借阅量高于专业书籍的借阅量,虽然有的大学生是为了拓展知识,提高素养,发展兴趣爱好,但是休闲娱乐和追逐潮流的人为数不少,并且阅读中存在浅阅读现象。③社会科学类图书借阅量大,并不说明大学生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上的阅读时间短,因为对于许多本科生来说,学好教材就需要很多精力了,而且专业书籍阅读的周期较长。
1.1.2网络使用情况表现出来的阅读现象。笔者对所在学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随着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大学生移动网络利用率不断增加,他们普遍看好移动网络的便携性、精准性和即时性,喜欢在零碎时间利用移动网络。②大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平均上网时间2.75小时,访问图书馆资源的时间则很少,平均只有0.15小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本科生以教材学习为主,对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使用很少。③调查揭示的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分配情况表明(如图1所示),大学生利用网络还是以获得各种信息为主的,利用在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所占的时间比例也是适度的,这两项也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
从这些借阅现象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高,这就揭示了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通过阅读推广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调动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只有认真掌握大学生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表现出来的阅读需求,才能够使阅读推广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有的放矢,提高介入性服务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比如: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对如何做好专业书籍的阅读推广工作,如何对大学生的(移动)网络阅读进行引导做出正确的思考,提出可行的方案。
1.2阅读推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图书馆实现服务教育目的的宗旨
范并思教授在论述阅读推广的介入性时指出,应该在特殊人群服务中解决介入性与中立性的矛盾。[5]那么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大学生就是一个特殊人群。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方面,二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