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公益性乡村图书馆生存状态实证研究

进入电脑版    时间:2017-02-05 13:14:27

左瑞骊 刘佳欢 刘博心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通过对立人乡村图书馆之一——河北省围场县甘泉图书馆运行情况的调研,考察其具体运营状况及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影响,总结了非政府公益组织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及与地方政府合作互动的实际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其今后的良性发展寻找对策。

[关键词]乡村图书馆 非政府组织 立人图书馆 甘泉图书馆

[分类号]G258.9

1 调研背景

图书馆肩负着社会教育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知识、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文化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当前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发展滞后,很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此时,一些非政府公益性组织投身农村地区图书馆事业,为我国农村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由李英强、杨民道等人于2007年9月在北京发起成立的立人乡村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乡村教育行动。它“以图书为载体,以教育为内容,立足乡村,连接城市,推广全民阅读,促进乡村教育革新”为宗旨,是一个涉及非政府组织、村镇文化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良好案例,非常值得研究探讨。2012年7月,我们前往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对位于该县一中内的立人第六分馆甘泉图书馆进行调研,以考察当今我国非政府公益性乡村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评估其对农村青少年文化生活的影响,分析其在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实际作用。

2 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甘泉图书馆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的第六分馆,坐落于围场一中校园内,于2010年12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截至2012年1月,馆内可供借阅的图书有11000余册,过期馆藏及开放借阅杂志3000余册,在2012年1月至5月间,该馆又收到社会各界捐赠书籍1606册、杂志456册。该馆拥有阅览室两间、借阅室1间、办公室1间,能完全满足服务围场一中师生的要求,并初步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2011年11月,甘泉图书馆已在围场二中开设分馆——木兰图书馆。然而,2012年5月底,该馆的合作方围场一中在政府的压力下突然将其关停。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非结构性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组进入围场一中之后,对该校新高三年级①的班级分布情况进行了了解②。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及文理科类型会对其使用图书馆产生影响,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文理科实验班和普通班中各选择一个班级,再在这4个班级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各发放问卷20份。最终我们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0份,问卷有效率87.5%。另外,我们还给校内的10位家长发放了问卷,全部有效收回。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对围场一中的一些师生和家长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

2012年10月,我们又赴北京与甘泉图书馆的前馆长谭女士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深入访谈,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同时也得到了甘泉图书馆的一些运营数据。本报告即根据以上资料撰写。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学生问卷、访谈分析

在70份学生有效问卷中,填写者为女生的有42份,男生28份,基本符合围场一中的男女比例。在这70人中,仅有两人不知道甘泉图书馆,占2.86%;有8人虽然知道但从没去过甘泉图书馆,占14.29%。

在去过甘泉图书馆的60名同学中,有24人每月都会去一两次,占40%,还有12人借阅频率较高,每周都会去,占20%。

在被问及每次借书数量时,这60名同学中有36人选择了每次1本,占60%;18名同学选择了每次2~4本,占30%;有6名同学选择每次4本以上,占10%。

以上数据乍看起来似乎并不能说明甘泉图书馆在当地发挥出了怎样的作用,但是,在与县级及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差异。在被调查的70名同学中,仅有32人知道当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位置,占45.71%;而仅有18名同学曾到当地公共图书馆借阅过图书,占25.71%,这与曾到甘泉图书馆借阅图书的85.71%的比例相距甚远。

以上数据说明,甘泉图书馆对围场一中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尤其是对部分热爱书籍、喜欢阅读的同学来说,甘泉图书馆的开放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2 家长、老师的问卷、访谈分析

对家长发放的问卷虽然仅有10份,但是问题回答的集中程度很高,因而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

 1/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弊端与对策
下一篇:3G时代基于SOA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多渠道信息服务

相关信息